低聲道 The Voice

View Original

Willis Wu:關於神學生初入工場

因著各種原因,近幾年接觸了不少神學生,這些日子也看到不少認識的神學生領受差遣,預備進入工場。

願意放下本身崗位而投入全職事奉,多少也有感動於某種特定的服侍對象。那份感動之大,足以推動人放下一切,且用三年或以上的時間全時間學習裝備。

只是投入工場後,往往會發現明顯落差。一個不冷不熱的群體,即使你花三五七年投入其中也不會被你改變;一個為主大發熱心的群體,即使在你的缺席下熱情依然不會冷卻。牧會的頭幾年,你就是在慢慢摸索自己的定位和模式。

說句實話,即使你明確了自己的定位,為群體帶來最大的好處,聘請你的堂會依然可以不以為然。畢竟每個人的視野和想法不同,也沒有誰對誰錯。然而既已經年累月發現定位,也不必被別人的聲音左右。

牧會久了,會發現三個危機。1. 因同工、教友長年的不冷不熱,你會思考自己是否虛度光陰;2. 以為自己發現了個人定位和牧養的流量密碼,卻不知道自己已漸滑了牙;3. 模糊了堂會與教會的分別,以為自己所做的一切是為堂會利益著想,事實卻使教會蒙羞。作為牧者,神學的根基很重要,也需要多透過聖經常作反省,卻非利用經文自我肯定和指罵他人。

除了神學和聖經上的進深,新入職教牧亦宜趁牧會初期建立各種人際網絡。其實數十年前,已有教牧領袖談到香港教會必須加強彼此溝通,以共同應付世代的多變。(註)只是堂會事務往往教人喘不過氣,加上人性的自我,數十年來大抵上依然各人自掃門前雪。盼望新一代的教牧能夠放下自身包袱,多開放心懷視野,讓各教會、堂會同在社會上共負一軛,作合一的見證。惟有開放自己的心懷視野,人才能夠變得謙卑,學懂聆聽。

(註)吳明節:〈如何在社會轉變中尋求教會的團結與合一〉,《吳明節文集(上冊)》(香港:道聲出版社,1992)492-493。

(轉載自作者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