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聲道 The Voice

View Original

洪善丰:Gospel Choir.苦難.喜樂

第一次接觸Gospel Choir,是在香港讀神學期間去耶魯神學院當交換生的時候,從那時開始就愛上了。後來到杜克大學神學院升學,知道他們也有Gospel Choir,就立刻參加。除了疫情期間,前後都唱了七個學期。

我從小就參加合唱團,但走進Gospel Choir,還是有很多不適應卻又令人興奮的地方。首先是那自由釋放的氛圍,從歌詞和音樂,到幾位指揮和他們所營造的群體,都是讓人很容易就投入、放聲歌唱的。在香港我們從小就學看譜,這邊呢,基本上是聽到甚麼就唱甚麼。對我來說有時也不易,但對黑人同學來說,因為很多都是他們在母腹就聽的歌,耳熟能詳,知道唱甚麼調就可以直接加入。參加過的兩個Gospel Choirs都是種族共融的,當然大部份時間主領的還是黑人同學。真是一開口便知有沒有實力:他們的歌聲,是在濃厚的黑人歷史與傳統中浸淫出來的,感情豐富澎湃,甚具穿透力,做足一百二十分。

說到黑人歷史與傳統,很多Gospel歌曲都跟黑人被奴役受壓迫的歷史,以至被長期歧視的現況相關,常見的主題包括在壓迫與苦難中對上主的悲鳴、呼喊與頌讚,等待自由和公義,盼望終極的得勝。例如被譽為Black National Anthem(黑人國歌)的 “Lift Every Voice and Sing”,歌詞就提到:

Sing a song full of the faith that the dark past has taught us

高歌一曲,滿載黑暗過去所教導我們的信心

Sing a song full of the hope that the present has brought us

高歌一曲,滿載今天所帶給我們的希望

Facing the rising sun

看著初升的旭日

of our new day begun

新的一天又要開始

let us march on till victory is won

我們要繼續行進直到勝利來臨

Gospel Choirs是我認識黑人神學的重要空間、群體和媒介,其實Gospel music也正是黑人教會傳承歷史、文化和神學的途徑。跟他們一同歌唱——呼吸、吐音、律動、唱出歌詞、被歌曲感動——的時候,我一點一滴地理解這個族群和上主的關係:他們是怎樣認識上主的,上主又怎樣一路帶領他們。

Gospel music最令我感深刻的,是歌唱中的喜樂。當我在杜克的第一位Gospel choir指揮因車禍驟然離世,我不捨地參與他那稱為 “Celebration of Life Service” 的安息禮,在澎湃的演唱會級音樂中,眾人一邊舞動一邊高唱Gospel songs,不是「哭有時,笑有時」,而是淚中帶笑,笑中帶淚,這在華人之間很難想像。我嘗試去理解這傳統;就是說,一個被奴役、在社會以至教會都受盡歧視打壓的族群,怎能發展出如此喜樂而振奮人心的音樂呢?其實這不正體現了「喜樂的心乃是良藥」嗎?這不正是信仰的力量、詩歌的力量嗎?

歌唱堅固他們的信心,醫治他們的傷痛,帶給他們盼望,激勵他們抗爭,鼓舞他們在日復一日的血淚中匍匐前進。我自己唱的時候,常常不禁想起曾見證的苦難、曾經歷的傷痛;原來這些苦難與傷痛,將各地受逼迫的人連結。

感謝黑人教會,給普世教會貢獻了Gospel music,提醒我們無論在何境況,「耶和華是我的力量,是我的詩歌,他也成了我的拯救。這是我的神,我要讚美他。」(出埃及記十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