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聲道 The Voice

View Original

劉在田:在她告別之前的最後下午……

這幾年,不知多少人和物,從我們眼前消失,有些未曾告別,有些事先張揚,也有相逢恨晚的,叫人加倍不捨。

三月初某個星期四下午,我不顧一切,趕緊在她「暫別」之前最後幾小時,搵車搵路慕名去見最後一面,還驚喜地遇上他們。她,是久聞其名但從未踏足的 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 Lung Fu Sha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entre ;他們,是遍佈中心四處的「小人」。

▍ 沒有歸期的暫別

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是香港大學和環境保護署在2008年開始的合作項目,從一個規模不大的歷史建築群變身而成,位處大學校園邊陲,就在校長宿舍附近。早前她因為沒有說明的原因,宣佈「暫別」公眾,也不知是暫到幾時,抑或暫吓暫吓其實會暫到永遠。

我對她的好奇,主要在於她的過去。中心由三座有百多年歷史的小平房組成,本來是香港第一個水塘——薄扶林水塘的員工宿舍,之後幾十年做過水務署和其他政府部門的宿舍,直到1997年之前都有人居住(之後有冇人住我唔知)。大概因為近水樓台,水源充足,宿舍的前院還有個小泳池;變身成環境教育中心之後,泳池就改裝成「生態池」。展覽館裡面,放著幾幅從前住戶的生活照,還有幾位不同年代住戶的訪問片段,談談當年生活,不過只是放著一個tablet,loop住播放,周圍人來人往,好難認真聽/睇,有啲可惜。

▍ 跟歷史道別

最後的下午,到訪打卡的人十分多,由幾歲小朋友到貌似大學生到長者都有。中心的員工和穿了劃一T恤的義工,也在空地上把落葉掃成大💛型和LFS幾隻大字(代表Lung Fu Shan),輪流拍照留念。我想,他們一定在這地方投入了不少心血和感情,如今無限期暫別,不知何日可再來,最不捨的應該是他們。

旁邊的大學校園正在開山劈石,大興土木,當日有人說,那地方關閉之後,不知會否被拆掉、改建,我直接的反應是,「唔會掛」。但諗多一諗,那「唔會掛」的想法,只不過源於我一貫以來對香港(和大學)做事方法的認知;只是,我隨即想到,今時今日還可以執著那一貫以來的認知嗎?我唔敢諗落去了。

▍ 守護土地的小人們

我去的時候其實不知道有「小人」們,只是在前院瀏覽時偶然發現,見吓一個,見吓又一個。他們每個只有幾吋高,遍佈環境教育中心戶外各處,有坐在樹下,有趴在草堆裡,也有坐在水池邊和躺平在池底,各自跟那裡的自然環境互動,又似是默默守護著那裡的植物、泥土、和水。

聽義工講,好似話總共有20個,我諗我都無見晒全部。中心關閉了,他們大概仍然會留守,經歷這片小淨土的變遷,直到不能再守下去。

▍ 無聲也無形的樹木

在告別之前那段最後的日子,中心正在舉行名為「一樹無聲」的展覽,邀請幾位藝術創作人以樹木為材料或題材,各自創作一件作品,挑動我們思考樹與人的關係。

裝置藝術我識條毛,展覽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角,反而是邀請參觀者寫下想跟樹說的話。「站得累嗎?想走走、看看嗎?」「感謝您緊守崗位,孕育大地。」是的,正如這次的策展人語所說:“Where there is tree, there is life.”(哪裡有樹木,哪裡就有生命。)

樹,確實無處不在,就算在香港這石屎森林,其實仍然周圍都有樹,只是我們根本不在意他們存在,也很少在意樹對這個世界的貢獻。而且,有乜依郁,他們往往是首先被犧牲的,沒有半點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