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聲道 The Voice

View Original

高銘謙:哀歌神學 ── 哀歌中矛盾的神觀

引言:

五經的盟約神學告訴我們耶和華是一位守約施慈愛的神,祂必會按照盟約的條款(申二十八章)來賞善罰惡,若有以色列民遵守神的命令,神便應許賜下福氣,反之,神便以禍患與災害來報應,所以神是一位人所能掌握的神,藉著盟約的條款,我們明白既然神守約施慈愛的本質不變,那麼神所賜的福禍應許與條款也不變。這是一種穩定、能理解的神觀,也是以色列民傳統上所相信的神觀。

可是,詩篇中的哀歌往往與這盟約應許所定義的神觀截然不同,哀歌的詩人所經歷的神,與五經盟約神學所定義的神顯得格格不入,哀歌道出了詩人對神那種不能掌控及不能理解的性情的陳述,告訴我們神原來有時會在人看來不穩定,人無法完全追蹤祂的法則與做事的方式,也不能完全了解祂的想法與作為,神變得不受控。

​本文期望藉著詩篇四十二篇的解釋,嘗試陳述這首哀歌的神觀,成為一個例子來說明哀歌的神觀。筆者選擇以詩篇四十二篇來作例子,因為全篇的主題就是尋找神,經文道出詩人在尋找神的過程中的心路歷程,非常細膩地描述他自己的心情以及他對神看法,所以是一篇很適合的詩篇,作為哀歌中有關神觀的探討。

▍  詩篇四十二篇中關於「水」的主題

​詩篇四十二篇是一首哀歌,採用了有關「水」的主題來道出詩人尋找神的經歷。詩人似是一隻在沙漠中尋找水源的鹿一樣去尋找神,經文這樣說:「神啊,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我的心渴想神,就是永生神;我幾時得朝見神呢?」(詩四十二1~2) 經文兩次出現我的心,原文作「我的生命」,說明詩人整個人的生命都渴望神,就好像一隻鹿一樣渴望溪水。當中渴想這字是用來描述人口渴時想望有水來解渴,而詩人所想望的水便是溪水,這水的特徵是解渴,能滿足詩人對水的渴求。因此,這詩篇所陳述的圖象是飢渴的鹿尋找可以解渴的水源,但卻尋不著,這比喻詩人的生命渴望神來為自己「解渴」,渴望神滿足自己,使「我的生命」能活著,而這神便是永生神,亦即是賜生命的神,詩人相信自己只要接駁到神那裡,便可以得著生命。可是,神卻在詩人最需要祂時,偏偏卻遠離他,詩人也找不到祂。「你的神在那裡呢?」(詩四十二3、10)這問號重複出現兩次,這雖是詩人的敵人說出,但卻道出詩人的心聲,詩人在他仇敵的口中,竟然聽到自己內心對神的質疑:「我的神在那裡呢?」這同時也等於那隻鹿說:「溪水在那裡呢?」

​詩篇四十二篇有關「水」的主題成為全篇詩篇的主線。第6節指出詩人嘗試去到約旦地、黑門嶺及米薩山記念神,這是因為在古近東的環境中,這些「高處」更貼近天上的神,所以詩人期望在這一切的高處來尋找神,期望見神的面。可是,第7節說明詩人卻在尋找神的「高處」中竟然經歷「低處」,並採用了有關「水」的主題,指出你的瀑布發聲,深淵就與深淵響應,你的波浪洪濤漫過我身。此處提到兩個「深淵」(תהום),在猶太的傳統中,世界有兩個深淵,第一個在天上:「大淵的泉源都裂開了,天上的窗戶也敞開了」(創七11);「淵源和天上的窗戶都閉塞了,天上的大雨也止住了」(創八2),當中淵源及大淵的泉源便是深淵,代表天上有深淵,當它打開時,天上的水便下來,整個世界都會下大雨。第二個深淵在地下:「你父親的神必幫助你,那全能者必將天上所有的福,地裡所藏的福,以及生產乳養的福,都賜給你。」(創四十九25)當中地裡所藏的福的描述在原文看來有「深淵」一字,用來說明神所賜的福氣猶如地下的深淵一樣湧出來。因此,深淵就與深淵響應就是說明天上的深淵與地上的深淵都同時湧出瀑布大水,產生你的波浪洪濤漫過我身的情況,當中你的波浪就是指神的波浪,說明詩人在尋找神的經歷中終於找到這「水」,可是這「水」(神)並不是以溪水的狀態出現,而是以由兩個深淵而來的洪水的狀態出現,若果我們配合整篇詩篇有關「水」的主題,便明白這深淵來的「水」並不是指其他東西,而是指神本身。可是,詩人所經歷那如洪水的神,與他自己所期望如溪水的神,並不一樣。

▍  不似預期的神

​詩篇四十二篇呈現了神的矛盾性,在詩人的心目中,他所渴想的神是溪水,是穩定及平靜,賜詩人生命及解渴,但在詩人尋找神的過程中,他卻竟然經歷神是深淵而來的波浪洪濤,是不受掌控,也不是詩人心中所預期。這樣,詩人心中想望的神,與他真實經歷的神顯得格格不入,互相矛盾,他想望的是平靜,卻換來是失控;想望是解渴,卻換來是漫過他身的痛苦。這便是詩篇四十二篇中所呈現那種矛盾的神觀。

​第7節所描述的洪水經歷的痛苦的,詩人經歷了這種神的矛盾性,理應對神有質疑,可是他在第8節卻向神發出讚美:「白晝,耶和華必向我施慈愛;黑夜,我要歌頌禱告賜我生命的神。」這種白晝與黑夜的讚美,對應了上文提到「我晝夜以眼淚當飲食」(詩四十二3),第3節說明詩人日與夜都流淚,因為他找不到如溪水一樣的神,可是在第8節卻在日與夜向神發出讚美,似是說明他已找到神本身,而第8節讚美的內容,主要涉及神的慈愛(神信守承諾)與神賜予生命,既然「水」是生命之源,那麼當詩人在第8節讚美神賜予生命,便等於他已找到神本身。然而,這位他所尋找到的神並不是以溪水的狀態出現,而是以深淵而來的洪水狀態出現,就算這不似詩人所預期,但神那種「水」的本質始終不變。這樣,詩人在失控及苦惱中,接受神的出現,憑信讚美神賜予生命。

​願我們都如鹿一樣渴望神,向神說:「請把這水給我!」

#低聲轉載

【哀歌神學 ── 哀歌中矛盾的神觀】

文:高銘謙博士

文章轉載自 TheoMusicHK